故襄陽丞趙君墓志與唐代新安趙氏里籍考
新安趙氏新安趙氏出自天水,后徒京兆奉天。柳宗元《故襄陽丞趙君墓志》保存了唐代新安趙氏家族后期的重要資料,提供了趙氏家族籍貫變遷的線索。趙氏家族從西北內(nèi)遷中原,至唐初隸籍新安前后達(dá)到鼎盛在法制、文化和社會經(jīng)濟(jì)諸方面建立起豐功偉業(yè),為中華民族的文明進(jìn)步做出了有益的貢獻(xiàn),其久盛不衰的原因在內(nèi)部,長期保持較高的文化素養(yǎng)是根本.
柳宗元《故襄陽亟趙君墓志》與唐代新安趙氏里籍考
2000 年第2 期 首都師范大學(xué)(社會科學(xué)版)
柳宗元《故襄陽丞趙君墓志》與 唐代新安趙氏里籍考
董塹 洛陽師專歷史系,河南.宿陽,471022 副教授) 渣區(qū).主 k 魯?? 平頂山市歷史文化研究中心,河南.平頂山,467000 副研究員)
【摘要】柳宗元《故襄陽丞趙君墓志》保存了唐代新安趙氏家族后期的重要資料,提供了趙氏家族籍貫變正的線索.趙氏家族從西北內(nèi)遷中原,至唐初隸籍新安前后達(dá)到鼎勝.
'關(guān)鍵詞 趙氏家族' 里籍 '考證 霧超允
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于元和十三年六 月為客死柳州十七年的襄陽丞趙矜撰寫墓志 一 方.
其文日:
元十八年月日,天啦趙公矜,年四 十:.客死于柳州,官為之毀葬于城北之 野.元和十三年,孤來章始壯,自襄州徒 行求其葬,不得,征書而名其人,皆死.無 能知者.來章日哭于野.凡十九日,惟人 事之窮,則庶于筮,五月甲辰,秦俐 兆之日:"金食其墨,而火以貴,其墓直 丑,在道之右.南有貴神,冪土是守,己 巳于野,宜遇西人.深日而髯,其得實 目.七日發(fā)之,乃覯其神."明日求諸野. 有叟荷杖而東者,問之.日:"是故趙丞兒 耶?吾為曹信是,連吾墓.噫!夸則夷 矣直社之北,二百舉武,吾為子蓖焉." 辛亥,啟士,有木焉,發(fā)之,緋表鯫衿,凡 自家之物皆在.州之人皆為出涕,誠來 章之孝,神柑是叟,以為龜偶.不然.其 協(xié)焉如此哉?六月某日就道,月日葬于 汝州龍興縣期城之原.夫人河南源氏. 先沒而耕之,矜之父日漸,南鄭尉.祖日 倚之,鄆州司馬,曾祖日弘安,金紫光祿 大夫國子罄酒,始矜由明經(jīng)為舞陽主簿. 蕖帥反,犯難來歸,耀授襄域主簿,賜緋 魚袋,后為襄陽丞,其墓自曾祖以下,皆 族以位,時宗元刺柳,用相其事,哀而旌 之以銘.銘日:例也挈之,信也菇之.有 柬其皺,神具列之.懇懇來章,神實恫 汝,鋦之老叟,告以兆語.是其鼓舞,從 而父祖孝斯有終,宜福是與,百越蓁 蓁,羈鬼相望.有子而孝.獨(dú)歸故鄉(xiāng).涕 盈其銘.旌爾勿忘!
現(xiàn)就有關(guān)問題考論如下,以就正于方家. 《墓志》稱:"天水趙公矜","天水"是其籍 貫耶?擬或郡望耶?唐代士大夫有好稱郡望 的習(xí)慣. 如韓愈本為河南河陽即今河南盂縣 人,但皇甫持正為之撰寫的《韓文公墓志銘》 偏稱昌黎韓先生,"昌黎"為漢魏郡名,其地在 今遼寧義縣,是韓姓的郡望,韓愈是葬河南河 陽的,其葬地與實際籍貫相一致.
觀此.可以 推知,"天水"是趙矜的郡望. 《元和姓纂》卷 55 董延壽,滔民中:七日:"趙,帝顓頊伯益贏姓之后,益十三代為 造父封趙城,因以為氏.衰,盾之后,分晉為 諸侯,都邯鄲.王選為秦所滅.子代王嘉,嘉 子公輔主西戎,居隴西郡天水縣西."漢武帝 元鼎三年,(公元前114 年)改隴西郡為天水 郡.因此趙氏有天水望.趙矜的籍貫應(yīng)在其 族塋所在地汝州龍興縣.
《墓志》銘文"有子而 孝,獨(dú)歸故鄉(xiāng)."也可以證明這一點(diǎn).
據(jù)《舊唐 書?地理志》:"汝州龍興,證圣元年析郟城,魯 山置武興縣.抻龍元年改為中興縣.其年又 改為龍興."
《元和郡縣志》卷六:"汝州龍興 縣,本漢郟縣地.后魏太和十八年置汝南縣, 高齊天保七年廢.隋開皇十八年復(fù)置汝南, 隋未廢.則天證圣元年置武興縣.抻龍元年 改為龍興縣.縣城本通鴉城,即后漢賈復(fù)城 也,南擊郾所筑.后魏太和二十三年,孝文帝 親征馬圈,行至此城.昏霧,得三邪引路,遂過 南山.故號通鴉."唐汝州龍興縣,即今河南平 頂山市寶豐縣.
《墓志》稱:"其墓自曾祖以下,皆旗以 位"趙矜的曾祖是唐金紫光祿大夫國子祭酒 趙弘安.說明汝州龍興縣期城之原的趙氏族 塋是以趙弘安立祖的,也就是說白趙弘安或 趙弘安之子鄆州司馬趙情之才人籍汝州龍興 的.那么趙弘安或趙弘安以上的籍貫在何地 呢?
《柳河?xùn)|全集》舊注稱趙矜"其先,河南新 安人."考此注是依《新唐書》卷一零六《趙弘 智傳》而來.《趙弘智傳》載:"趙弘智,河南新安人.武德初,大理卿郎楚之白為詹事府主 薄太宗時,由太子舍人進(jìn)黃門侍郎,兼弘文 館學(xué)士,稱病,出為萊州刺史,稍遷太子右庶 子.父事兄弘安+俸祿歸之,不敢私.弘安 卒,哀慟運(yùn)期,奉嫂謹(jǐn)甚,撫兄子慈,均如所 生.高宗永徽四年(公元653 年)進(jìn)國子祭 酒,仍為學(xué)士,卒,年幾十二,縊日定.兄弘安 亦終國子祭酒."其后附趙弘安曾孫趙矜?zhèn)? 材料依《墓志》. 由此可知,趙弘安,趙弘智兄弟是籍貫河南新安的.
據(jù)《舊唐書》卷38(地 56 理志》載:"河南府新安,隋縣,義寧二年置新 安郡.武德元年改為谷州,領(lǐng)新安,澠池,東垣三縣.四年省東垣人新安.貞觀元年移谷州治澠池.新安移人廢州城,改屬洛J 州.顯慶 二年十二月廢谷州.以福昌,新安,澠池,永寧,并懷州之河陽,濟(jì)源,溫,王屋,鄭州汜水 并隸洛州."
故《舊唐書》卷188《趙弘智傳》 稱:趙弘智,洛州新安^."唐代的河南新安 或洛州新安.在今河南洛陽市新安縣. 《舊唐書?趙弘智傳》載趙弘智"后魏車騎 大將軍肅孫.父玄軌,隋陜州刺史."
趙弘安, 趙弘智兄弟的父,祖在《隋書》,《周書》中有 傳.
《隋書》卷73(趙軌傳》:"趙軌,河南洛陽 人也.遷峽州刺史,尋任壽州總官長史,秩滿 歸里,卒于家.子弘安,弘智并知名."
《周書》 卷37{趙肅傳》:"趙肅,字慶雍,河南洛陽人 魏正光五年,酈元為河南尹,辟肅為主簿. …… 東魏天平初,除新安郡守.秩滿還洛. 大統(tǒng)三年,獨(dú)孤信東討,肅率宗人為向?qū)? …… 十七年,進(jìn)位車騎大將軍,儀同三司,散 騎常待.二傳明載趙肅,趙軌父子是籍貫洛陽的.
但《元和姓纂》卷七稱:"新安趙氏稱自 天水徒焉,后周有肅生軌,軌生弘智,唐黃門 侍郎,兄弘安,度支郎中"又好象肅,軌籍貫 均已在新安.其實不然,據(jù)《魏書》卷106(地 形志》,自太和十八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,在 洛陽置'洞南郡,設(shè)尹,轄洛陽縣.而新安已于 太和十二年改為郡.十九年復(fù)屬河南郡,至 孝靜帝天平初年(公元535 年)再置新安郡. 在隋代,河南郡境轄十八縣,河陽,新安在其 中.洛陽,新安盡管相距不遠(yuǎn),但從魏至隋在 行政區(qū)劃上是同時并存互不統(tǒng)轄的.史家不 會將二者混為一談.不過趙氏家族從趙肅起 就與新安關(guān)系密切.在孝靜帝初年再置新安 郡時,即選趙肅出任郡守.在大統(tǒng)三年(公元 537 年)之后的東西魏拉鋸戰(zhàn)中,趙肅曾于大 統(tǒng)七年(公元541 年)以西魏鎮(zhèn)南將軍,金紫 光祿大夫,都督的身份領(lǐng)所部義徒,據(jù)守新安 董延壽,潘民中: 西面不遠(yuǎn)的塢城.
另據(jù)《周書-趙肅傳》載,其武始?xì)w于魏,賜爵金城侯.祖興,中書博士. 長子趙正禮曾任周齊王憲府屬,大都督,新安父申侯,舉秀才,后軍府主薄."可知趙肅的曾 郡守.在趙肅,趙正禮任新安郡守期間,完全祖趙武原為匈奴沮渠氏北涼政權(quán)的臣屬.公 有可能在新安購置別業(yè),供子孫徙居;選定葬元 439 年北魏太武帝拓?fù)軤c率兵攻滅北涼, 地,作百年之后的歸宿.從這個角度說,盡管徙涼州民三萬余家于京師(魏都平陽,今山西 趙肅,趙正札,趙軌籍貫洛陽,但自魏孝靜帝大同).永嘉之亂(公元 307—312 年)中原人 天平二年(公元 535 年)移都鄴城,至北周武士多避居河西,涼州成為人文薈萃之區(qū)魏 帝建德六年(公元 577 年)滅齊統(tǒng)一北方,四太武帝禮用學(xué)者,大批士人都從之東行. 趙 十年間,先是東西魏互相殘殺,繼之以北周,武歸魏當(dāng)在此時趙氏落籍洛陽則應(yīng)在魏孝 北齊不斷征戰(zhàn),洛陽一直是爭奪的焦點(diǎn),居無文帝太和十八年(公元 494 年)遷都洛陽過程 寧日趙氏族人離開洛陽,避居新安別業(yè),持中,孝文帝在洛陽立國子,太學(xué),四門小學(xué), 六 險求生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,久居人籍,趙官文武悉遷洛陽:"悉為河南洛陽人".趙武 肅,趙正札,趙軌死葬新安,其子孫遂成為新之子趙興職任中書博士,自然在遷之列, 此時 安人.這應(yīng)是進(jìn)入唐代趙軌子趙弘智,趙弘趙武很可能已經(jīng)過世這樣隸籍洛陽的應(yīng)為 安籍貫新安的原因.
趙興,趙申侯,趙肅,趙軌四代人 趙氏家族是什么時間落籍洛陽的?
圖片 《周綜合諸書材料,可以列出趙氏世系與籍 書?趙肅傳》載:"世居河西,及沮渠氏滅,
曾祖貫于下: 趙武(平陽)——趙(洛陽)——趙申侯(洛陽—— 趙肅(洛陽)一趙正禮(格陽) 黼_[;舭 趕新(龍卜——趙于爭(龍卜趙來章(龍式) 趙氏家族自趙武于北涼滅亡的公元 439 料考察,趙氏家旗在參預(yù)制訂國家刑律,興修 年歸依北魏,到公元 818 年趙來章尋找父葬水利,發(fā)展生產(chǎn)以及參預(yù)修撰類書《藝文類 于柳州,前后十一代歷時 380 年=雖經(jīng)北魏聚》和正史《晉書》,《隋書》等方面, 為中華民 分裂,東西魏伙拼,北周,北齊征戰(zhàn),隋末士族的文明進(jìn)步做出了有益的貢獻(xiàn). 崩,唐中期安史之亂等社會大變故,但仍綿延總之,不僅 不絕,久盛不衰,且顯耀于魏,周,隋,唐四朝.為我們留下了趙氏家族后期的重要資料, 而 趙氏家族見于正史的有 10 人,其中趙肅,趙且提供了研究趙氏家族來龍去脈的線索 ,趙弘智三人有正傳,趙矜有附傳,根據(jù)史
京兆奉天(今陜西乾縣)趙植家族后人。趙植家族來自河南洛陽新安趙肅家族,而趙肅家族又來自趙氏郡望的天水郡(趙國末代國君代王趙嘉的后代)。趙植家族在唐和五代以及北宋時是名門望族。直到今天,乾縣官方和民間在提及本縣的人文歷史時,都會提到乾陵(李治和武則天合墓)和趙隱(趙植之孫)。稱趙隱一家是“一烈士,三宰相,五進(jìn)士,六御史”,引以為豪。(據(jù)我們考證,實際是五宰相,還有四狀元)。宋初,趙光逢的子孫遷徙到浙江的衢州,產(chǎn)生了名詩人趙湘以及其孫名臣趙抃這樣的歷史名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