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趙超構
信息來源: 添加日期:2013-01-13 點擊量:2405
趙超構(1910~1992)中國新聞記者,專欄作家。筆名林放。1910年5月4日生于浙江瑞安(今文成縣),1992年2月13 日卒于上海。1934年任南京《朝報》編輯。1938年任重慶《新民報》主筆。1944年參加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,發(fā)表系列通訊《延安一月》。1946年任上!缎旅裢韴蟆房傊鞴P,并為《人世間》雜志撰寫專欄雜文。1949年3月進入解放區(qū)。上海解放后,繼續(xù)主持《新民晚報》工作。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(xié)會副主席、上海市政協(xié)副主席等職。著有《延安一月》、《未晚談》、《林放雜文選》等。 趙超構(1910~1992年),筆名林放。清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出生於溫州府瑞安縣大峃鎮(zhèn)龍川村(今屬文成縣大峃鎮(zhèn)),民國初年隨父遷居瑞安縣云周鄉(xiāng)嶼頭村(今浙江瑞安市云周鄉(xiāng)嶼頭村)。趙匡胤四十一代孫。 早年就讀于溫州藝文中學,甌海公學和省立十中,都因參加愛國運動被迫退學。民國十八年(1929)去日本,民國二十三年畢業(yè)于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政經(jīng)系,任南京《朝報》編輯。民國27年任重慶《新民報》主筆,撰寫《今日論語》。民國33年參加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,發(fā)表系列通訊《延安一月》,向大后方人民介紹延安真實情況。 趙超構早年就讀于溫州藝文中學,甌海公學和省立十中,都因參加愛國運動被迫退學。1929年,他去了日本,1934年,畢業(yè)于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政經(jīng)系,任南京《朝報》編輯。 1938年,趙超構任重慶《新民報》主筆,撰寫《今日論語》。1944年,參加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,發(fā)表系列通訊《延安一月》,向大后方人民介紹延安真實情況。 1946年,參與籌建《新民報》上海版晚刊,任總主筆,并為《人世間》雜志撰寫專欄雜文,篇幅短小,但筆酣墨飽。遠至世界各地政壇風波,戰(zhàn)場烽煙,近在街頭巷尾社會見聞、市井瑣事,無不聚其筆端。常從群眾輿論中擷取材料,發(fā)為評論,切中時弊。發(fā)生在境內(nèi)的“臧大咬子血案”、公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的李公樸、聞一多大會、攤販事件、勸工大樓血案等等重大社會政治事件,都著文發(fā)表于《今日論語》,揭露國民黨的倒行逆施,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憤怒呼喊。 1947年5月,《新民報》上海版被勒令“永久?薄1948年冬,趙超構遭國民黨當局迫害避居香港,次年進入解放區(qū)。 上海解放后返滬,趙超構繼續(xù)主持《新民報》晚刊工作。1958年報紙改名《新民晚報》,側重報道社會新聞和文化生活。趙超構任社長,提出“廣、短、軟,軟中有硬”的辦報方針,使晚報適合各層次讀者的需要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在晚報辟《未晚談》專欄,經(jīng)常撰文評論改革開放中出現(xiàn)的新事物和新問題,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。 趙超構有“十六字辦報方針”:宣傳政策、傳播知識、移風易俗、豐富生活。 1992年2月13 日,趙超構卒于上海。 趙超構新聞獎是中國晚報界的最高獎,以已故的杰出新聞工作者、中國晚報界泰斗式人物、《新民晚報》原總編輯趙超構先生的名字命名,由中國晚報協(xié)會組織評選。
|